搞不定线上旗舰店?是因为没有这份自救指南!
文/牛建伟 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
本文3700字 预计7分钟阅读完毕
商务君按:随着科技的发展,“网购”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购买渠道。面对日益繁荣的电商平台,很多出版机构也选择了与电商合作共赢。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,出版机构如何在电商平台立足并占有一席之地,与电商平台共同发展,已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。
出版机构在与电商渠道的合作上,从刚开始的可有可无,到后来的爱恨交织,一直到现在的不可或缺。在2016年的开卷数据监控中,图书电商2016年依然保持了30%左右的强劲增长,销售总码洋超过实体渠道。电商渠道已经不是有益补充,而是与实体书店不相上下的重要分销阵地。有的出版机构紧随形势,提前布局,在市场格局的变化中,享受科技的红利,还有的却或者故步自封,无视变化,或者手忙脚乱,不得章法。
在销售占比数据分析总结的结果表象外,核心的是读者群体的消费习惯在变。经过电商的多年消费引导,在技术革新带来的网络购物便利下,不管是在电脑上,还是在手机上,通过页面,利用碎片时间,对商品进行认知和购买,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消费模式,在中国,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网购大军,并仍在不断壮大。除了做封闭发行或者专注特殊渠道的出版机构,其他以零售渠道为主战场的,对读者的消费特性动态关注和及时市场策略调整,既是市场经济下的基础商业动作,也是出版人对图书社会效益的释放应有的责任。因此,进入电商渠道对大多数出版机构而言,必要性不言而喻。尤其一些小众类书籍,在实体店动销慢,退货大,却在电商渠道焕发了勃勃生机。
当电商渠道的重要性形成共识时,怎么在其中取得应有的销售效果,就成为摆在出版机构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。作为一名行业从业者,与圈中朋友多有交流,今天在这里以个人的想法做一个公开的探讨,并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。
出版机构与电商的合作要点
一、专业业务人员的专业对接,并持续优化
与电商渠道的日常对接工作内容,与传统渠道有相同的地方,不同点也很多,不要将其视为原有传统渠道客户外简单的客户数增加。电商渠道的新品报订,营销活动以及合同框架都有其渠道特点,尤其现在电商平台呈现多样化,分散性的特点,而且营销方式及节奏也不断变化。出版机构应投入精力,开动脑筋,最好安排专人进行电商渠道的管理维护,对渠道做学习及研究,以贴合渠道特点的工作方式做专业对接,并根据市场变化持续优化,最终以期最大化降低沟通成本、机会成本等隐性成本,在渠道内取得最理想的销售业绩。
二、全面、生动以及适配的表达方式
电商渠道有其专有的产品呈现特点,出版机构要学会相关的表达方式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。
(1)商品名称中的卖点体现。在天猫淘宝渠道,习惯将核心卖点体现在商品名称上。一般情况下,运营者根据出版机构提供的产品信息中的卖点项,做提炼,以及参照同类热销品种,确定商品名称,出版机构并不做直接参与。商品名称中体现卖点,既为了便于顾客对产品能做快速的基础认知,更为了能迎合顾客的搜索常用词,以提升被检索到的几率,尤其大众化书名的图书。电商最终确定的商品名称,有的的确更加贴合热点,有的却可能与实际卖点南辕北辙,作为图书内容的生产者,尤其前期做过市调的话,出版机构应该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,同样做同类产品热点词的研究,并在产品信息表里加入商品名称建议一列,在图书的电商渠道的营销起点上掌握主动权。包括一些已上架的品种,销售效果一般,也可以提出商品名称修改建议。
(2)生动的页面展示。当顾客对商品名称有了初步认可后,下一步就会在页面的商品详情中做深入了解。图书的商品详情一般有封面及封底图片、目录、部分内页及卖点介绍等,详情越契合顾客需求,越生动美观,越容易促成购买。这就需要出版机构做好图片美工处理,并设计好卖点的生动展现,特殊产品可以加入音频、视频或者动图。
(3)适配的产品文案。在社群渠道,引流的文案很关键,出版机构应该培养提供适配文案的能力,重点体现产品研发前期读者对象以及卖点的定位,围绕读者需求,尤其是痛点,做内容展开。除社群渠道外,也同样可以把其中的核心点体现在其他电商渠道的产品介绍中。出版机构应该以用户思维为基点,进行电商渠道的产品推广。
三、做适合电商渠道的产品改进或定制
很多出版机构在电商渠道的产品策略,还是以现有品种渠道消化为出发点,而现有品种的产品设计多延续的是原有传统渠道产品的策划思路。在实际销售中我们会发现,产品在不同渠道的适销性并不完全相同,有些产品在实体渠道热销,在电商渠道即使加诸营销推广,依然毫无起色。所以对出版机构而言,要做渠道消费偏好的研究,并做相关的产品改进或定制,放大销量,并增加自身渠道话语权。另外,这种产品改进也包括产品的组合策略,尤其像京东这样单品销售集中在其自营板块的平台,想在其第三方商家或自营店有好的销售表现,产品组合上的考量是很有必要的。出版机构应该以客群关联性需求为核心,进行有竞争力的产品搭配。
四、灵活的折扣政策
电商渠道的单品销售量相差幅度大,尤其在有资源投入的情况下,所以电商在常规合作折扣外,会针对一些单品或系列做单独的折扣申请,这就要求出版机构有灵活的折扣政策,甚至主动提出折扣梯度政策来调动电商投入资源或精力的积极性。
五、爆款产品的客户分配
传统渠道的分销商或零售商客户,因为区域划分,不存在消费群体重合,所以相同的重点品种,以及对应的营销政策,可以无差异下发及复制。但电商渠道,平台相同的客户(如都是天猫店客户)会有消费者重合的现象,如果打算做爆款产品的话,就需要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客户处做爆款打造,否则电商客户会担心自己做了投入后,后期销量流失到别的店面,为他人作嫁衣裳,最终不肯做相关支持。另外一旦有电商客户做了资源投入打造爆品成功,一定要做好其他客户限价,保护其利益,以放心后续继续做其他产品的推广。
六、一定的营销活动或服务支持
对于电商发起的节庆大促之类的活动,出版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利润考核,选择性参加,这里不是讨论重点。这里要说的是依据产品本身特点开展的营销活动,比如说京东的京答,或者时下比较火的微信公开课,直播等,既为电商做客户黏性培养,也可以做品牌宣传。当下这个方向的努力和尝试渐多,但模式和实操都属于摸索期,大有前景,大家可以多在上面做思考。另外,也要做专业性的服务提供,比如给电商客服做产品培训,提供常见读者问题解答文件等。
与电商的合作中,既要做迎合调整,更要做主动出击,以图书内容和价值为核心,以渠道特点为依托,以专业性、灵活性和预见性在渠道内精耕细作,释放渠道的真实潜力。
出版机构在与电商的合作外,也在尝试自建旗舰店或专营店,但同样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,本文就此一并做下探讨。
出版机构在电商渠道开店的常规模式
电商平台是一个充满创新、充满故事的地方,不乏一些出版机构在电商渠道通过独特的产品和操作手法快速壮大,这里不做全面描述,仅对常规操作模式做分析。另外,仅作为分销商的分销后台,以产品展示为核心功能的店面也不在分析之列。
一、首先要具备开店的产品条件
并不是每个出版机构都适合开店的。有些小的出版机构产品线单一,产品品种数历史积淀不足,单独开店的话,一般难以支撑;有的出版机构虽然产品多,但类别分散,分到每个类别下面的产品数就不够多了,产品关联性又低,同样也有难度。当然,也不是非要品种数得有多少,而是应该产品具备一定的覆盖性,能够满足一定群体的某一方向的基本需求。直白来讲,如果顾客想在店面包邮金额限制下,多买原定向需求外的其他图书后,并不觉得多勉强,那这个店面就具备了最基本的存在理由。
当下不少出版集团捆绑各旗下出版机构做专营店,品类及品种数上的优势,显然是远大于单个出版社的。当然,单个出版机构产品丰富,或者在某品类上有较高品牌知名度,同样也是适合开店的。
二、有专业的店面运营人员
对于出版机构而言,零售领域的介入本身就是一种“跨界”的经营,而电商渠道又有很多有别于传统零售渠道的营销推广模式,所以做线上直营店面是双重甚至多重考验,光各种线上营销工具的使用,不是专业人员的话,这个摸索期的成本就会显得有些高昂。所以,在自营店面有业绩预期的出版机构,应该去找专业的店面运营人员或者对原有配备人员做专业培训,否则前期的盲目试水会带来焦虑、失望和退缩。不要光看有的出版机构自营店面是完全自己摸索出来的,那是因为前期进驻的少,包括市场以及平台的包容度高,给了一定的试错机会,但目前已经不可能了。
三、把店面炒成热店
现下开店都是有开店费用的,另外还有人员支出和活动投入,店面要有一定的流量才能做费用支撑,这是最基本的内在需求。另外,既然开店,肯定是有业绩期望的,所以快速提升流量是每一个新开店面的迫切愿望。而快速提升流量最好的办法即是打造爆款产品,不管是通过直通车、淘宝客还是聚划算等等,流量集中于头部店面是电商的特性之一,出版机构应尽快摆脱生死线,把店面炒成热店,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可能。
四、通过常规产品平衡利润
爆款产品虽然销量大,但因为前期投入大,折让大,盈利性不确定。出版机构应该也多关注常规产品的运营,通过常规产品的连带销售,来平衡爆款产品支出,提升利润率,保证店面能够在后期整体盈利。
五、专业服务和品牌推广
既然作为出版机构的直营店面,有产品认知上的先天优势,就应该在专业性服务上展现竞争力,包括产品上架规划、产品详情展示以及客服产品推荐等。另外多做品牌推广,提升客户品牌认知度,培养消费黏性。
出版机构在电商渠道的运营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,不断学习的征程,唯有保持一颗进取之心,才能在渠道的演进中,分享渠道多元化带来的市场规模提升。也相信有出版机构越来越多的积极介入,会带动电商渠道自身的不断完善和上下游更紧密的合作。
相关阅读